“假节俭真浪费”呼唤“节俭须算经济账”

最新信息

“假节俭真浪费”呼唤“节俭须算经济账”
2024-03-26 07:05:00
□冯海宁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记者近期调研却发现,个别地方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搞形式主义,出现令干部群众诟病的“假节俭真浪费”苗头。受访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表示,“冗长”流程手续、“机械”执行政策等是产生“假节俭真浪费”苗头的重要“推手”,建议秉承实事求是精神,多措并举将厉行勤俭节约落在实处。(3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对于“假节俭真浪费”,笔者曾有亲身体会,之前在某事业单位工作期间,单位给领导配置的一辆小轿车,可以用“老到掉牙”来形容,基本上是三天两头去维修,维修费用不但超过了这辆车的残值,而且足够买一辆同一标准的新车。除维修、保险费用高之外,每次车辆维修期间领导出门只能打车报销,又产生一笔费用,总体算下来,浪费的钱远比节约的钱多。类似现象其实并不少见。
  报道还列举了不少例子:因为单位倡导节约,坐飞机要走流程,只能住一晚再坐火车回,“住宿费+火车票费”超过了机票费;单位公车每年都要进行两三次保养维修,一两年的维修费用甚至已超过了车辆残值;一些缺乏办公条件的单位为省钱选择“租房”,看似少了一次性大额支出,但细水长流反而造成了更大支出;老旧办公大楼的维修加固成本花费“不输”推倒重建……
  节俭朴素是我们的传家宝,永远不能丢。不断重申要过“紧日子”,也获得广泛赞赏。不过,也要警惕“假节俭真浪费”——当节俭变成更大的浪费,这就是极不划算的节俭,甚至是一种愚昧的节俭,因为没有达到节俭的目的,反而背道而驰。除了背离节俭初衷造成浪费外,还影响到办公效率、办公质量,也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极为不好的印象。所以该是纠正“假节俭真浪费”的时候了。
  对此,受访干部学者、业内人士等表示,要遏制“假节俭真浪费”苗头需破解两大痛点——“冗长”流程手续与“机械”执行政策。还针对性提出两大建议:一是实事求是正视需求,多方比价减少成本支出;二是柔性施策让效益最大化。这些合理化建议显然值得有关方面倾听和采纳,及时采取改革措施纠正假节俭、治理真浪费,让机关、事业单位等过“紧日子”真正省钱,而不是去浪费公款。
  就笔者体会来说,纠正“假节俭真浪费”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系统完善相关政策规定,比如老旧公车维修成本远超车辆残值或者购买新车的价格,需要完善公车报废政策和公车更新政策。再如,因公出差规定只能坐火车不能坐飞机,折射出相关报销政策过于僵化;老旧办公楼只能维修不能重建导致花费的钱更多,说明规定落伍、死板。只有针对性纠正相关政策才能遏制“假节俭真浪费”。
  坦率说,当初制定相关政策时,出于节约节俭的初衷没有错,但恰恰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即没有真正算清节俭“经济账”,如果制定政策时先算“经济账”,即什么是真节俭,什么是假节俭,在节俭与浪费之间算一算“经济账”,相信制定出来的报销政策、公车政策、采购政策、办公用房政策等,才是真节俭而不是真浪费。为避免某些人钻政策灵活的漏洞,需要政策更完善,监督更到位。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假节俭真浪费”呼唤“节俭须算经济账”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