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高质量发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最新信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高质量发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2023-11-11 06:37:00
11月10日,第三届城市治理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本次论坛采取“1+5”的方式,即一个主论坛加五个分论坛。主论坛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承办。
  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在致辞中指出,城市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全面加强,很多指标明显提升。其次,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激活了创新动力。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城市将趋于集约化、智能化、低碳化,必将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第三,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安全保障。城市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同时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只有通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化城市经济体系,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原主任韩保江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类型,因此面临着不少难题与挑战,诸如人口老龄化,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数字化、智能化滋生的“新现代化病”,以及统筹安全与发展等。面对这些难题与挑战,要着力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着力破解“卡脖子”问题,推进制度型开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研究员认为,目前,关于全球城市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打造的全球城市既有其他全球城市的共性,也有基于自身国情和历史文化的特色。他认为,就当前我们建设全球城市而言,重要的不在于率先实现现代化,因为作为全球城市,一定是会先于其他城市实现现代化的。建设全球城市,关键在于打造特色,特别要在城市形态与功能、空间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活品质、环境治理等方面下功夫。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袁志刚教授指出,2000年以来,中国产业升级已成为全球产业结构升级的最主要动力之一。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经济将从体力经济、思维经济向情感经济(体验经济)发展,上海在情感经济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就上海产业发展来说,文化产业可能会异军突起。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城市的包容性发展。促进城市包容性发展,需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同工同酬;改革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和人口的自由迁移;实现外来人口市民化,保证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
  中共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满传教授回顾了中国城市治理变迁,总结了新中国城市治理取得的宝贵经验。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研究员介绍了长三角城市创新驱动力的空间格局,勾勒出一幅长三角创新地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旭教授从历史维度的连续性、整体性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阐述。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教授从集聚驱动、投资驱动、数字驱动、规则驱动的维度,论述了上海如何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强教授从“四大功能”视角出发,提出“源策并举”提升城市创新能级。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李鲁和王春英讲师也分别围绕世界科学中心打造、数据要素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了交流发言。大会由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周敬青教授和《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主持。
  下午举行了五个平行分论坛,分别为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承办的“以城市治理现代化推进长三角协同发展暨长三角公共管理研究协同创新论坛”,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承办的“城市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承办的“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现代化建设能力”,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承办的“培育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世界一流企业”,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提升生活品质”。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高质量发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